人常言說女人和孩子的錢是最好賺的,但如今的媽媽和孩子需要的服務不再僅僅是奶粉和紙尿褲,她們還需要育嬰知識,需要產后身體恢復,需要社交分享等等。顯然,傳統的線下母嬰門店和B2C網上商城都無法滿足媽媽和寶寶們的這些新需求,只有線上和線下的有機融合,全面實踐O2O模式,才能抓住快速增長的數千萬中國上網媽媽,才能在未來2萬億元的母嬰大市場中搶占先機。那么母嬰o2o都有哪些呢?小編根據整理了國內8家母嬰O2O網站的資料(排名不分先后),供大家參考。
母嬰o2o都有哪些,國內八大家o2o網站簡介
1、寶寶樹:致力開發早教產品
寶寶樹是2007年3月由谷歌前亞太區營銷總監王懷南和前易趣創始人邵亦波聯合創辦的育兒類網站,創始人雄厚的背景使網站一上線就受到了廣泛關注。據稱,目前寶寶樹已擁有超過8000萬月獨立訪問用戶數,覆蓋了80%的中國上網父母。除了為媽媽們提供學習知識、分享和交流經驗的社區平臺外,寶寶樹的業務還開展至了線下,目前線下產品業務包括早教品牌“米卡成長天地”、品牌精準營銷BabyBox、“楊桃派”海外母嬰產品閃購服務、同城親子聚會等。其中“米卡成長天地”的全國合作網點已達1500,覆蓋全國。線上社區生產用戶數據,不斷輸送給米卡和BabyBox,米卡和BabyBox又使用。創造內容和數據給社區網站,形成了三位一體的閉環模式。寶寶樹從上線之初就完成了第一輪1000萬美元融資,來自經緯創投以及寶寶樹創始人兼董事邵亦波個人的風險投資;2008年3月,經緯創投又投了1000萬美元;今年1月27日好未來集團(原學而思)宣布投資1.5億元人民幣,未來將繼續在早教產品上不斷開發和拓展。
2、樂友孕嬰童:我們是有店的電商
樂友孕嬰童網上商城上線于2000年1月,2001年3月,開設第一家樂友線下連鎖店,確立“網上商城+線下連鎖店+直購目錄”相結合的孕嬰童零售模式。2007年10月,進入天津市場,正式開始實施樂友全國連鎖戰略。截至2013年12月,全國門店數量突破400家,遍布北京、天津、上海、沈陽、西安等13個城市,網上商城注冊會員總數超過400萬人。2000年12月獲得首輪來自高盛、中經合的投資340萬美金,2007年第二輪融資來自永威投資的1100萬美元,2008年德意志銀行、永威投資等國際金融機構投資3700萬美元。樂友實行線上線下聯合促銷,產品既有電商的價格優勢,又有門店的品質保證和專業服務,用戶能通過樂友商城和手機客戶端查找到附近的門店以及門店促銷活動,吸引用戶去線下門店體驗和消費。這一線上線下互動的模式,用樂友自己的話說:“我們是有店的電商。”整體來說,樂友更重視線下門店的發展,對網上商城,尤其是移動端發力不夠。
3、媽媽100網:奶粉品牌商試水O2O
隨著乳制品行業競爭的越演愈烈,奶粉品牌商也開始走O2O的路子。成立于2007年9月的媽媽100網是母嬰品牌法國合生元(Biostime Inc)旗下的育兒消費服務網站,與其說它是電子商務網站,不如說是O2O線下母嬰店的導購平臺,它依托強大的線下母嬰店資源,完成線上訂單的配送,用戶只要在媽媽100網站或手機客戶端下單,就能通過地址和手機定位,享受附近母嬰店免費閃電送貨到家的便捷服務。目前全國已有近14,000家母嬰店參與媽媽100的網絡接單,這些線上訂單甚至能給母嬰門店貢獻40%的銷售額。對于線下母嬰店來說,媽媽100給他們提供的不僅僅是來源于線上實實在在的訂單,更是基于用戶消費數據的用戶關系管理,用數據化的工具幫助母嬰店實現精準營銷和O2O化。當然,歸根結底,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合生元自己。目前,合生元媽媽100已經進駐京東開設官方旗艦店,聯手探索母嬰領域的O2O發展。
4、太平洋親子網:內容為王的垂直媒體
太平洋親子網前身為太平洋女性網親子頻道,于2007年上線,是集資訊、互動、導購三大功能為一體的親子門戶網站。上線以來,憑借全面的內容和太平洋網站群的強大外部優勢,成為親子類網站的后起之秀。除了組織線上線下親子活動外,太平洋親子還聯合品牌商共同推出線上+線下母嬰產品評測盛典和產品線下試用等特色活動,與用戶建立親密牢固關系的同時,也給線下品牌商更多營銷和推廣的渠道。
5、廣州媽媽網:深耕本地,未來主攻移動端
最早起源于QQ群的廣州媽媽網(簡稱媽網)是廣州地區較大的、用戶活躍度較高的母嬰類網站,于2004年底正式上線。2007年實現公司化運營,同時獲得了300萬元的天使投資,開始了全國擴建,先后在重慶、成都、沈陽、武漢等城市自建外地站點;2009年推出全國垂直親子門戶網站——媽媽網。2011年6月,獲得騰訊戰略性投資5000萬元。廣州媽媽網依托本地線下優勢和高度的用戶粘性,開展了上千次的線下活動,其中包括孕婦知識講座、親子出游、大型消費品展覽、品牌特賣會等母嬰類活動,甚至還組織家居裝修、汽車導購、看房團房等跨界生活服務項目。與此同時,網站開辟專門板塊,吸引母嬰攝影機構、早教中心等線下商家入駐,為他們提供展示、推廣和交易的平臺。2012年,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中,媽網也組建起移動研發團隊,先后推出手機論壇客戶端、媽媽圈、同城圈等多款不同功能的移動產品,將線上、線下各個環節更加緊密便捷地融合在一起。對于未來幾年的發展,媽網主攻的方向依然會是移動互聯網。
6、搖籃網:對幼教情有獨鐘
搖籃網是國內最早提供孕期知識和0-6歲育兒知識的網站,于1998年在美國硅谷創建,1999年12月正式上線。1998年,第一輪融資來自蘭馨亞洲投資,2006年底,獲得成為基金第二輪投資,2008年3月第三輪融資獲得多家國際領先風投公司投資1710萬美金。通過十余年的積累,搖籃網已經擁有線上網站、面向0-3歲父母的網絡早教產品“成長階梯”、線下早教中心、無線APP“媽媽淘”等跨界平臺,同時也與線下親子中心合作,組織育兒類知識講座、親子互動等同城線下活動,通過線下活動達到品牌傳播效應,為搖籃網獲取新的線上用戶,又將線上用戶帶到線下去體驗。媽媽淘是搖籃網基于本地母嬰信息開發的手機互動交友平臺,用戶能根據手機定位搜尋到附近的線下母嬰門店(主要為早教中心)以及相關折扣信息,商家能通過發布促銷信息吸引手機用戶前來消費。未來將會在不放棄原有門戶、社區等業務的基礎上,大力進軍收費模式的在線育兒教育領域,畢竟,幼兒教育市場才是他們最鐘情的領域。
7、19樓親子樂園:細分市場,做社區O2O
杭州19樓成立于2006年10月,致力于為用戶提供便捷的生活交流空間和本地生活服務,其核心用戶群是18到45歲的城市女性,媽媽們是其中最主力的用戶群。杭州19樓親子樂園是19樓最具人氣的社區論壇之一,為媽媽們提供孕期、育兒知識的同時,也致力于為商家提供線上線下無縫融合的互動營銷解決方案,如親子嘉年華、媽咪課堂、辣媽服裝秀等O2O服務。線
上線下交易涉及的產品除了奶粉、嬰幼兒輔食、玩具等母嬰食品和用品外,還包括月嫂、產后修復、攝影卡券、早教課程等個性化母嬰服務。19樓親子樂園立足本地生活,深挖垂直細分人群的真實需求,通過融合社交、本地及移動等功能,實現用戶與本地商家的信息對接,讓商家在網絡社區中引導用戶的消費偏好,促進消費愿望的達成,并使用戶成為自己的忠實用戶,再通過業務模式上的優化,以O2O(線上到線下)的方式實現各種活動的落地。
8、蘇寧紅孩子:傍上蘇寧,開設線下店
紅孩子成立于2004年3月,是一家以銷售母嬰、化妝、食品、家居等品類為主的母嬰垂直類電商。先后于2005年、2006年和2007年順利吸引到美國著名風險投資公司北極光、NEA、凱鵬華盈(KPCB)共計3500萬美金的三輪融資。2012年7月,紅孩子被爆虧損嚴重,幾大投資方被套牢,緊接著9月即被蘇寧易購以6600萬美金收購。融入蘇寧易購后的紅孩子,開始實施其實體店落地行動,從2013年5月開始,在北京、上海等全國八個城市的蘇寧連鎖店開始嘗試O2O模式。與傳統的Online to Offline 的模式不同,這是一種反向的Offline to Online 模式,它將蘇寧連鎖店、手機終端和互聯網有機融合。通過二維碼、手機終端實現線上線下商品互通,顧客雙向引流。顧客可以通過電腦和手機終端,查詢線上商城商品及價格,也可以通過實體店展示的商品二維碼,直接進入線上商城消費,并以實體店作為物流自提點,有效實現了購物體驗的“跨界融合”。
抓住母嬰o2o市場趨勢預測和市場機會,謹記用戶的4種需求
先說需求,穿透了看媽媽們就4個需求:記錄,知識,社交,購物消費。
“記錄”這個需求很好理解。主要就是寶寶照片。另外孕期很多軟件做的每日動態,0-2歲成長日歷這些,雖然是站方編輯的,但本質上也可以算滿足了用戶的“記錄”需求。
“知識”,這個用戶群體的特點,概括一句話“媽媽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因為目前大量用戶還是只有一個孩子,孩子成長的每一天,對媽媽來說都是未知的領域,需要跟隨學習,需要知識。而這些“知識”主要包括兩類:1專業的,專家指導;2業余的,其他媽媽的歷史經驗。
“社交”這個需求很有意思。從確知懷孕那一天開始,用戶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社交網絡;這個過程一般持續到3歲,其完成的標志是媽媽們會主要活動在兩個群:幼兒園媽媽群和小區媽媽群。(在6歲替換為“同學媽媽群”,同時小區媽媽群會極度弱化)。
從孕期到3歲,用戶從無到有建立一個社交網絡。這是一個4年的生意,特別類似人人網的大學4年啊。“媽媽社交和人人網”,呵呵。另外四年以后,不是說媽媽們不需要社交了,而是其社交網絡“成熟”了。
“購物消費”這個需求太多說道了。只說一點吧,做母嬰電商很多人強調的“正品”、“特價”啊,這些定位是普通行業電商的定位,但其實對媽媽們不重要,或者說差異化不大。
真正犀利的是什么要素呢?我舉一個例子,比如:你要“教”媽媽們買啥。去年蜜芽起得這么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暗含的定位。
媽媽們一上蜜芽發現,哇,還有這么多是“應該”給寶寶買的我還沒買呢!慚愧啊,對不起我的寶寶啊。趕緊的買買買,這效果就出來了。這是蜜芽很重要的一個用戶體驗,競品都沒做到。
記錄,知識,社交,購物這4個需求,強度怎么樣呢?首先它們都是“剛需”,極其強大的需求;其次呢,相比較而言,“知識”的需求稍弱。因為這種需求本質上是一種“學習”。多數人對學習是沒有快感的;反而社交聊天,購物,這些行為本身是讓人愉悅的。
最沒有意思的就是“記錄”這個需求了。用戶主動記錄,曬娃啥的,頻度雖然高,但時間很短暫;站方記錄如孕期日歷,成長日歷,用戶看幾天很新鮮,然后就厭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