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也是一個糟糕的時代,我們前方有著一切,而我們又一無所有。」—狄更斯 《雙城記》
阿里巴巴上市之后,當年和馬云一起打拼的互聯網人紛紛出來做風投。據說,那個時期只要你坐在杭州的咖啡館里做沉思狀,就會有人上來問:“哥們兒需要天使投資么,A 輪、B 輪也都可以。”段子不一定是真的,但現在創業確實是合伙人好找了,投資人好找了,就連北京的海淀圖書城步行街都改名為中關村創業大街了。一切變化都說明,這的確是一個創業的美好時代。
而現在這個創業時代最流行的莫過于 O2O(Online to Offline),這種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業務了。它完全利用線上技術去改造線下的服務體系,全面依托互聯網來支撐整個業務體系。
O2O 說起來很玄乎,其實它早已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比如使用 Uber 就能以低廉的價格享受到專車接送的服務,不僅過剩的私家車都被利用起來,能源也得到了高效利用;使用餓了么就能叫到美味可口的外賣,快遞師傅會在一個小時內送達,比男朋友還靠譜;使用功夫熊就能預約到技藝精湛的按摩師傅,還可以根據用戶評價擇優選擇,在線下單支付。
美團網創始人王興說過:“O2O 將會是一個千億美元規模的市場。”
也許你對傳統行業極為熟悉,或者對如何革新傳統行業有著深刻的認識,已經迫不及待地準備投入 O2O 創業的大潮了。但不要忘了,線下運營只是 O2O 創業的一部分,要撐起一個倔壯成長的 O2O 服務還需要先進和穩定的線上技術。
這里就不能不說技術團隊的重要性。建立起靠譜的團隊后再去做,磨刀不誤砍柴工。
不少創業者,很了解某一傳統的行業,但并不熟悉互聯網技術。因此,當創業者需要利用互聯網來改造整個行業時,都會面臨這樣一種抉擇:究竟是找外包團隊,還是自建一個技術團隊來做線上端的產品?有經驗的創業者對這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 —— 一定要自建技術團隊。
滴滴打車的產品原型最初就是找外包軟件公司做的,創始人程維當時覺得兩個月要把產品做好,現招團隊是來不及的。他找到的外包公司要價 15 萬,被他砍到 9 萬。對方向他信誓旦旦地保證功能肯定都能實現,可結果是交付出來的軟件問題頻出,根本沒法用,比如叫 10 次車,能響 6、7 次,不該響的時候又會響……最后程維決定組建一支靠譜的技術團隊。他由此感悟:
一分錢一分貨,寧可慢一點,建立起靠譜的團隊后再去做,磨刀不誤砍柴工。
另外,開發互聯網產品,不僅要求你要快速做出一個 MVP(最小可用化產品)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還需要產品能快速進行迭代。類似小米、豌豆莢、陌陌等很多依靠移動互聯網快速崛起的公司,主產品都保持至少每兩個星期有一次版本發布。這就是不斷試錯、不斷完善、不斷成長的一個過程。
如果找外包團隊就很難實現這一目標,因為他們不希望甲方頻繁改動需求,不然還得重新進行需求溝通,而且對于甲方來說頻繁改動也要加錢,付出更多的成本,一旦交完錢,后續迭代的產品質量也很難保證。
打算 O2O 創業,先組建一支靠譜的技術團隊,使用 BaaS 服務,高效利用資源,降低研發成本和時間成本。實現一個 WebApp 傳播出去,驗證想法再快速迭代,通過 Native App 沉淀更多的忠實用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最后,希望創業者做好準備,創業將會是一段艱辛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去計算成功的概率,必須堅信任何問題都有一個解決辦法。而你的任務就是找出解決辦法,無論這一概率是百分之九十九,還是萬分之一,你的任務始終不變。如果想開創一份事業,這就是挑戰。如果不想,就不要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