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推進“互聯網+”計劃,并強調“互聯網+”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大契機;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到“互聯網+”,這是一脈相承的;在信息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李克強總理見證首家互聯網銀行第一筆貸款。李克強2015年1月4日在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敲下電腦回車鍵,卡車司機徐軍就拿到了3.5萬元貸款。這是微眾銀行作為國內首家開業的互聯網民營銀行完成的第一筆放貸業務。該銀行既無營業網點,也無營業柜臺,更無需財產擔保,而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和大數據信用評級發放貸款。
通過小鍵盤,卡車司機徐軍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聯系”起來
當英國人蒂姆·伯納斯·李于1990年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時,這位“互聯網之父”恐怕怎么也想象不出25年后,中國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互聯網市場;“互聯網”一詞也首次出現在2014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
如果不是朋友介紹,有著27年貨運經驗的老司機徐軍,從沒聽說過銀行還有“互聯網”的。抱著“耍一道”的心態,他提交了申請,如今這筆貸款已經讓他更換了輛新車,貨運生意也得以繼續。
2015年1月4日,李克強在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敲下電腦回車鍵,45歲的徐軍就拿到了3.5萬元貸款。這是微眾銀行作為國內首家開業的互聯網民營銀行完成的第一筆放貸業務。“微眾銀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李克強當時在現場說。
兩個月后,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其中就包括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互聯網+”也隨之成為2015年年度熱詞。
事實上,在有著“政策風向標”之稱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與互聯網相關產業的議題早已是“常客”。2013年7月12日的常務會議上,研究討論的議題之一就是部署促進信息消費,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在李克強就任總理以來主持召開的100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至少有12項議題是在部署與互聯網相關的工作。
今年6月24日的常務會議,部署實施“互聯網+”行動,促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李克強在會上說,推進“互聯網+”,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大契機。
梳理過往100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互聯網+”無疑是最具想象空間的議題之一。在總理的視野里,加號后面是廣闊的天地,意味著中國經濟升級發展的巨大空間。他指出:“中國有近7億網民,互聯網市場巨大。集眾智可以成大事,要充分發揮‘中國智慧’的疊加效應,通過互聯網把億萬大眾的智慧激發出來。”
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到“互聯網+”,這是一脈相承的
2014年“兩會”結束后不久召開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在部署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時,提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而在今年4月1日召開的常務會議上,他再次力挺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指出“別以為電子商務只是虛擬經濟”。
在過往的常務會上,李克強沒少為“互聯網+”謀劃未來。其中不僅包括從硬件支持方面為“互聯網+”提供保障,如2015年5月13日的常務會議確定加快建設高速寬帶網絡促進提速降費措施;也包括清理阻礙“互聯網+”發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如2014年10月24日的常務會議就要求清理中介服務和收費,規范進出口秩序;還包括搭建“互聯網+”開放共享平臺,如2015年1月7日的常務會議鼓勵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強化“互聯網思維”。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力促互聯網“+”其他行業的深度融合措施,并不是僅僅為新業態提供“襁褓”和“溫室”。今年6月24日的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強調,發展“互聯網+”要強化安全意識,政府放寬市場準入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管、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樣相關產業就會自然而然地發展起來。
“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到‘互聯網+’,這是一脈相承的。”李克強說,“這些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將會培育中國經濟新動能,打造中國未來增長新引擎。
在信息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站在‘互聯網+’的風口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今年“兩會”后的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這樣說道。
這既源于他對世界經濟走勢的敏銳判斷,也是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深刻思考。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就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印發《指導意見》,明確到2018年和2025年的發展目標,提出“互聯網+”創業創新、協同制造、智慧能源、普惠金融、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11個具體行動,并就做好保障支撐進行了周密部署。
在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談及自己到中關村創業大街考察的感受:“我們過去常說,在信息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現在,我們很可能就站在這樣一條起跑線上,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發達國家擁有更大的優勢。”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頂層設計將加快推進“互聯網+”的發展,有利于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催生經濟新格局。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評論則更為直接:“‘互聯網+’產業新生態初步形成,成為中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驅動力量。”
今年6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對參會的國務院領導及各部委負責人說:“歷史是人民大眾創造的。大眾的想法豐富多彩、充滿奇思妙想。因此,‘互聯網+’的發展,應該讓消費者和大眾來選擇。”(轉自億歐網)
中國新時代來臨了,“站在‘互聯網+’的風口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總理這樣子說的,相信大部分創業中的人員也是這么堅信的,小伙伴們加油吧。
來,科普一下:什么是互聯網+
“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的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
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幾十年來,“互聯網+”已經改造及影響了多個行業,當前大眾耳熟能詳的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在線旅游、在線影視、在線房產等行業都是“互聯網+”的杰作。還有就是最近炒得水深火熱的o2o模式更是堪稱互聯網+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