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各行各業傳統企業啟動互聯網+轉型戰略,不敢落后的國內五家體育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部署也在緊密敲鑼進行中。
“互聯網+”作為一種革命性的力量,其意義在于改造和提升線下服務,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在移動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傳統體育企業在現有的基礎上以不同的方式擁抱互聯網。對此,小編對國內五家體育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報道進行整理,以更好地呈現"互聯網+"新形勢下傳統企業的轉型。
粉墨登場的它們分別是NIKE,Adidas,李寧,361°,匹克。
①、Just Do It,NIKE智能、O2O雙驅動
2013年11月11日,Nike在微信上推出了針對跑步目標人群的公眾服務賬號Nike+RunClub,這只是其線上社區的一部分。億歐網文章《耐克O2O精髓:數據和社交引導消費》列出耐克為配合線上社區,在軟硬件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其于2010年推出針對跑步運動的手機應用Nike+Running;于2011年,同TomTom公司合作推出具有GPS定位功能的運動腕表;于2014年,先后推出兩款可穿戴設備:運動腕帶Fuelband及其升級版FuelbandSE;于2014年11月初,Nike+Move正式登陸AppStore。
Nike還于2014年12月在上海iAPM購物中心設立線下女子體驗店。該店占地面積420平方米,除提供100款左右的運動產品外,還安裝有Nike+運動步態分析系統。場館還會不定期地邀請健身教練、健康專家以及私人運動造型顧問與消費者進行互動。
于此,Nike搭建的O2O生態平臺已初現端倪,利用移動互聯網新科技,形成線上線下互動,并通過分析品牌用戶的運動習慣以及位置信息了解用戶的實際需求,并進行精準營銷。
②※、互聯網+時代,Adidas智能運動深發力
阿迪達斯在移動設備和物聯網興起的背景下,其推出了可穿戴智能設備和應用。2014年巴西世界杯前期,阿迪達斯發布了miCoach智能足球,足球內置傳感器,可將數據傳輸到智能手機上進行分析。
2015年8月6日阿迪達斯以2.2億歐元的價格收購歐洲健身O2O創業公司Runtastic。通過此次收購,雙方將在智能運動領域深入合作。
③※、李寧三年動蕩或結束,擁抱互聯網,玩轉數字化
李寧公司+互聯網,集中體現在智能硬件以及數字化經營兩方面。
以智能化實現差異化,給消費者提供互聯網+運動的全新體驗。據億歐網了解其于2015年7月,聯合華米科技推出了兩款智能跑鞋——烈駿和赤兔;于2015年5月,聯合極簡科技公司推出李寧-WiCore智能足球;于2015年3月,推出其獨立研發的智能球拍。
李寧將消費需求、渠道、營銷實現數字化,其中線上渠道現階段主要通過天貓、京東等渠道發售產品,但仍處于初級階段。
④※、361°跨界合作,打造智能生態
2014年9月,361°與百度跨界合作,聯合成立“大數據創新實驗室”,并于2015年3月聯合推出無線充電技術可拆卸智能童鞋——361°智能童鞋,其具有實時精準定位、運動數據監測等功能。
2015年5月,361°與SmartMozo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欲打造“中國唯一的國際性體育用品在線交易平臺”,平臺將在移動電商和垂直電商方面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集中和細分的產品選擇。
2015年6月,361°與樂視體育達成戰略合作,宣布共同打造智能運動生態系統,這標志著雙方開始在智能運動設備領域展開部署。
⑤※ I CAN PLAY,匹克試水O2O
2015年6月,作為預訂和交易平臺的匹克體育團購官網正式上線,標志著匹克試水O2O模式。現階段,平臺大致可分為綜合運動、專項運動和跑步團購三部分。
平臺將品牌所有的資源,比如服務、資源、價格、產品、商品、庫存等整合為一整體,以對消費者進行統一的輸出服務,使其獲得較好的用戶的體驗。該模式,解決了其曾在線下銷售中遇到的貨品不全,經銷商與匹克溝通滯后導致的庫存等問題,以及為消費者選擇質優價廉的商品提供便利。
古語有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傳統企業在面臨生存發展困局時,必須改變現狀,進行變革和革命。五家體育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以不同的切入點切入互聯網+體育領域,其意在以現有業務為起點,向體育產業鏈的上下游進行延展,以擴大業務覆蓋范圍,以突破現有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