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相繼入局跨境母嬰電商之戰:騰訊推出母嬰產品寶貝聽聽,阿里投資美國母嬰電商zulily,百度投資蜜芽,BAT三巨頭再次集合,母嬰行業的具有廣闊前景,另一方面也使得原來混亂的格局陡然變得清晰,初步形成了BAT與非BAT兩大陣營。
在跨境電商行業興起以后,母嬰電商反而成為其垂直領域里最先爆發的。主要表現為互聯網巨頭爭相入股跨境母嬰,同時各方資本也在積極投資該行業。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筆者認為,原因如下:
首先,母嬰電商的市場規模與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相關數據預測,2015年我國母嬰電商市場規模在1000億元至2000億元,這么大的市場規模勢必會被互聯網巨頭及資本覬覦。在市場需求方面,海淘用戶規模交易量正在迅速增長,2014年海淘人群就已達1800萬;同時,隨著國內用戶消費需求的變化和消費觀念的升級,5億左右的中產階級以及 80、90后消費者對海外母嬰產品需求旺盛;再者,用戶對海外商品認知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其次,跨境電商迅猛發展。未來2-3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保持在30%的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2017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將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0%左右。 而其中主導仍是出口電商,占比約保持在80%以上,交易規持續增長,2017年將達到6.64萬億的規模。
最后,政策紅利扶植。從2014年7月至今,海關總署關于跨境貿易的公告接連出臺,“6+1”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開放給予了跨境電商稅收上的優惠政策。商務部的《“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以及國務院的“互聯網+外貿”實施方案等一些政策,都直接或者間接促成了跨境母嬰電商的發展。
簡單地說,政策紅利窗口期、用戶潛在需求以及資本驅動等三大原因,導致各路母嬰垂直電商和包括BAT等在內的平臺玩家共生于這個競爭狀態。細數當前發展相對較好的母嬰電商,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洋碼頭、亞馬遜、小紅書、貝貝網、蜜芽、聚美等。如何?這個名單是不是足夠混亂?其實不然,隨著寶貝聽聽開啟騰訊進軍母嬰之路、阿里投資zulily,再加上此次百度投資蜜芽,BAT三巨頭入局之火已然使母嬰電商格局明顯的分為BAT陣營及非BAT陣營。
BAT相繼入局跨境母嬰電商之戰
BAT入局母嬰電商,可謂各有優勢,這里面誰能最先摘下行業老大的頭牌?或者說,非BAT陣營中的跨境母嬰能不能在資本的加持下突破格局壁壘坐上行業頭把交椅?現在還很難說,因為移動互聯時代的變數非常大。在社群經濟、共享經濟當道的今天,企業商業模式以及獲取用戶的方式,或多或少的改變了之前的商業常態,這就讓每個商家在未來平臺化的發展以及生態布局方面會有很多出乎意料的存在。
各有優勢 誰能最先摘下老大頭牌
BAT三家通過各自的方式進入母嬰市場,目前的狀況大概是這樣的:
阿里向來喜歡通過投資或并購來布局其生態,目前已經成為美國母嬰用品電商公司zulily最大的外部股東;
騰訊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兒童智能玩具進軍母嬰市場,走的是科技范兒,通過智能玩具切入母嬰市場;百度這次也是走的投資路線,但更多的是以戰略合作的方式來投資蜜芽,這與單純的投資入股還是有些不同的,更多的還是在于生態方面的銜接。從目前來看,盡管牢牢占據PC和移動端搜索巨頭的位置,
百度早已跳脫出搜索的小生態,不斷謀求更大的商業布局。從Uber到蜜芽,百度正在通過投資并購等一系列方式不斷延展自己的服務品類,不斷向連接3600行,“連接人與服務”的服務平臺生態邁進。
盡管誰能率先坐上頭把交椅尚且未知,但三巨頭的會集必然在母嬰行業掀起巨浪。最終結果就讓咱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