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2號,洗衣 O2O 服務商多洗正式宣布完成 A 輪 4500 萬元人民幣融資,由啟賦資本領投、此前的天使投資機構紐信創投跟投。
其在 3 個月前剛剛獲 PreA 的千萬級融資。隨后又宣布與海爾達成合作,雙方共同推出青年洗衣計劃。針對有洗衣機等洗護智能硬件需求、但是又無自有住房的群體的一種家電租賃服務。不久之前,多洗并購了與之模式類似的云洗衣,以試圖開拓上海市場。
多洗 CEO 告訴 36 氪,其模式概括而言就是以互聯網平臺進行用戶訂單輸入和輸出,以上門服務提供高效率和高質量服務,以集約化的中央工廠加速推進洗護服務標準化。比傳統洗衣店獲客邊際成本低,比平臺型洗衣 O2O 服務質量更可控、標準化。
不過目前的洗衣工廠工藝、產能都沒能達到袁則的理想,設備、人員、技術不先進導致其需要 40-50 人才能每天處理 10 萬件衣服,而先進的工廠則只需要 5-10 人。未來,多洗希望實現中央工廠實現無人化或少人化機械、智能作業模式,袁則提出了六個化——“洗衣基站洗護管家化、親民化,洗護平臺自助化、便捷化,洗護品質標準化、優質化”。
目前多洗已經開通了北京、上海、天津 3 個地區,日單量一萬單左右,能夠承接的洗護品類包括洗衣、洗鞋、家居家紡清洗等,2016年 將繼續拓展奢侈品洗護、皮具洗護等,用戶達 70 余萬人。此輪融資主要用于對已經開通地區的市場進行縱深的拓展和延伸,“將服務做扎實,將市場深入化,并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
多洗的物流成本主要集中在便利店至中轉站的配送上,這段配送平均每單成本 7 元,而上門、干線部分則只需 2 元成本,整體而言平均每單來回的物流成本在 20 元左右。但相比于干洗店羽絨服 9 元、襯衫 6 元(粗略舉例)的成本,中央洗衣廠模式每件衣服的洗護成本只有 1 元,前者大量成本體現在房租上。
整體而言,其毛利率 37%,物流占成本結構 20%。雖然一直沒有盈利,但袁則表示多洗每個月虧損額不多,且已有半年沒有過補貼。目前的想法是穩扎穩打,不急著擴張。追求能持續產生毛利回報,且同時在一定時間內實現一直增長的正向現金流。
關于洗衣 O2O 這門生意,其實并不需要搬太多概念與噱頭,能把衣服保質保量快速洗好,滿足用戶的質量、時效需求,保證成本空間足夠優化而不致沒有盈利的希望即可。雖然所謂的 O2O 風口已過,但能把線下服務做好也不失為一個好生意。